有些文章好,是自自然然的好,不是用力的好。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有著名的“随笔三璧”:《徒然草》、《方丈记》与《枕草子》。它们代表了日本近古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其中,《徒然草》尤以其见解精辟、深邃警世、意境优美的风格,为后世反复传诵,甚至被奉为“日本的《论语》”。
《徒然草画帖》(第二十七段)住吉具庆 绘
一
(资料图片)
《徒然草》的作者吉田兼好,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歌人、隐士、随笔作家。
兼好的家族世代掌管朝廷祭祀,是有名的望族。在此家庭背景下,他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有极好的汉学修养。青年时期,他又师从和歌大师二条为世,以歌人的身份活跃于文学领域。
1301年,他出仕朝廷,但限于神官家庭出身,很难位列公卿。出于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兼好决定遁入空门。
出家后,吉田兼好过着四处化缘、清贫简朴的生活,有时甚至要靠织席维持生计。但他也云游了全国诸多地方,大长见识。
兼好所生活的镰仓末期至南北朝初期,是古日本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代之一,旧制度崩溃,平安朝以来的价值观和贵族文化也从根本上开始动摇,新兴的武士阶级彼此间争权夺利,分庭抗礼。再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得本已混乱的状况更雪上加霜。兼好作为一个下层贵族,既目睹了平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又了解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他只好选择隐遁山野。因为远离尘嚣,他与现实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从自由的立场凝视世间,深刻地思考一切,同时还能保持旁观者应有的清醒。
兼好前半生在朝,主管宫中总务与膳事,官职虽不高,却能够结识到不少公卿大臣,有机会了解诸多宫廷掌故,可谓交游广阔、人情练达;后半生出家,闲云野鹤、妙悟佛谛,看透世事空幻无常。丰富的人生阅历,再加上其本身性情中和、博通诸学,故而笔下文章趣味渊雅、见识明达,言简而又能尽兴。《徒然草》这本佳作,就是这样诞生的。
二
“徒然”一词,在日语中意为无聊、寂寞;“草”指草子,意为用假名写就、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随笔、日记或民间故事等。《徒然草》的书名便是仿古书体例,摘取首句的头两字而得的。全书写于1324年至1331年间,由序段与243段互不相连、长短不一的随性文字组成。全都是兼好兴之所至、有感即发而写下的随想、批判、评论、良言,颇似今时流行之微博。所不同的是,兼好的“微博”不是写在互联网平台之上的,而是记于墙壁、纸片或经卷背面。当其辞世后,著名武将、歌人今川了俊命人搜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页,又于吉田感神院墙壁及经卷抄本背面,得随笔若干,遂结集成此书。
由于吉田兼好写作这些文字的目的,只是为了排遣长日无聊,生前从未想过要传诸后世,因此一直是即兴创作、信手拈来,但字字都凝结了作者的深刻见解。那些短则三言两语、长则细描详绘的叙事说理,将儒、道、佛玄言寓于简单通俗中,而行文又能将汉文日语熔冶一炉,真实、风趣、平易质朴,汰尽浮夸虚妄,闪烁着古老辩证法思想的光芒。
三
《徒然草》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的文字美。全书以纤丽绵密的古日文结合洗练简洁的古汉文写成。由于作者有着深厚的汉学修养,因此立意布局多仿中国古典笔记,遣词造句讲究典雅,同时频繁借鉴化用古中国的诗词歌赋,令作品散发出古色古香的动人韵味。
吉田兼好还以大杂学家的身份,将先贤古圣、文章大儒都视为良友,汲取中日思想家、宗教家、哲学家的学问精华融会贯通,化为己用。比如,《徒然草》中有多处援引《道德经》、《论语》、《庄子》、《尚书》、《昭明文选》、《白乐天诗集》、《古今和歌集》等古书的词句与观点,结合自身睿智、幽默并带有寓言性质的小故事,采用碎片式、积木式、插花式等叙述方式,安排于匠心独具的话题排列中。
《徒然草》更有诸多生活的智慧、为人处世的智慧。兼好虽然避世隐居,然而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从庭院中的花木该如何选择,到居室里的器物该如何措置,再到待人接物如何才是得体,他都不惜笔墨;世俗生活的诸多趣味,例如赏花、饮酒、观月、男女幽会等,他都津津乐道。禁欲者与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不虚饰、不做作,尽情地敞开胸怀,去品味生活的真情趣。
四
淡然的创作心态,最适合散漫抒怀的随笔。读者品来,犹如与知心朋友漫谈。可以谈得很透彻,也可以轻飘飘地不着痕迹。过后细细回味,好似品过一杯荡涤心尘的清茶,甘香无穷。
《徒然草》所体现的“无常美”,是全书的核心思想之一。唐代中叶起,禅宗逐渐传入日本,为日本古典文化奠定了超然、淡然、寂然的基调。禅宗的“无常最美”和“无中万般有”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每个有慧根的人。
兼好就是这样一位洞悉了无常美的高人。他所持的无常观,既有来自佛教的影响,又有来自儒家的“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的思想,甚至还导入了老庄“无欲无为”的哲学观念。杂糅各家精髓的结果,令《徒然草》中的无常观,予人乐观豁达、劝导向上的感觉。反映在言行上,便是重视现世、珍惜生命,以积极的心态及时去品味生之乐趣,进而从无常的变化和迁移中,发现美的存在。可以说,无常美像一束煌煌之光,照耀着兼好的内心世界,而后透过《徒然草》,澄明着数百年来亿万读者的思绪。
(原标题:日本古典时代的“微博”)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新禧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