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城市行业市场投资情况如何?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应超越能源领域的局限,通过更综合的发展新能源,提高新能源在城市中的渗透力、整合力。在绿色清洁能源队伍中,光伏具有清洁、安全、资源丰富等优点,我国将在城市化建设中逐步探索和推广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型发展道路,未来绿色能源生产和利用将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换言之,要不仅为新能源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良好机制,还要为中国未来如何进入后化石能源时代的能源领域方式乃至城市运行提供探索性经验。
2023新能源城市市场现状和预测分析
(相关资料图)
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毕,在今后20~30年内,我国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仍难以改变,新能源只能起到补充作用,2040年以后,新能源地位才有可能发生根本改变,重点发展的新能源将是: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
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确定了全国81个城市和8个产业园区为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2015年,81个新能源示范城市中新能源最终消费占城市(市区、园区)能源消费的比例超过国家能源局设定目标的也只有24个城市,不到新能源示范城市数量的一半。并且,这24个城市在2014年到2017年之间并没有出台明确的配套政策以支持新能源应用推广。
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方面,四个超一线城市都在积极推动自动驾驶的测试项目。新能源城市具备较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的产业园区可申报新能源示范园区。新能源示范城市由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申报。
目前国内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度较高的城市,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第一类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并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
第二类城市,是传统的汽车基地,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原有的传统车企,暂未培育出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新型互联网造车公司;
第三类城市,在传统汽车上拥有一定基础,但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当地企业,试图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对于引进新造车项目的态度更为积极。
在新能源城市产业密度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新能源城市行业产业链最为密集的两个区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上目前也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领域培育了一批颇具实力的公司。
新能源城市促进各类可再生能源及技术在城市推广应用,重点推进太阳能热利用和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风力发电、生物质清洁燃料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地热能及地表水和空气能量利用、新能源动力交通等。促进适应新能源利用的技术进步,建立适应城市新能源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机制等。地级市和县级市(不包括已申请绿色能源县的县级市)。副省级以上特大型城市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城区申请,具备较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的产业园区可申报新能源示范园区。新能源示范城市由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申报。
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而截至今年上半年,这一指标已经达到了将近10%。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预测,今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实现200万辆。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各方力量,正在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动力电池储能项目、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形式向储能领域扩张。
新能源城市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小于3%,新能源城市行业或新能源年利用量达到10万吨标准煤。可利用的新能源主要包括城区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城市区域消费的当地生产的其它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城市指标要求分别为:累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或人均太阳能集热面积大于每千人360平方米;累计城市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装机规模大于2万千瓦。
2060年“碳中和”,新能源城市即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一个重要信号。官方数据显示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10%。据乘联会的预测,国内新能源城市目标或将达到预期。
中研研究院出版的新能源城市产供销需市场现状和预测分析
第一节 新能源城市市场规模
第二节 新能源城市需求综述
第三节 新能源城市供需平衡分析
第四节 新能源城市营收、成本、毛利率分析
《中国新能源城市行业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新能源城市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行业投资价值。
新能源城市行业研究报告中的行业数据分析以权威的国家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在描述行业概貌的同时,对新能源城市行业进行细化分析,重点企业状况等。报告中主要运用图表及表格方式,直观地阐明了新能源城市行业的经济类型构成、规模构成、经营效益比较、供需状况等,是企业了解行业市场状况必不可少的助手。
更多新能源城市市场调研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