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35°C下带团不幸中暑去世,如何防范热射病?专家解读 环球看点

潇湘晨报网   2023-07-04 20:41:23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一名导游在带领旅游团参观颐和园时因中暑送去医院。经医院证实,该龚姓导游是由于高温天气下患热射病,经抢救无效而离世,年仅48岁。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摄氏度的历史记录。


(相关资料图)

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信息,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国家气候中心预计,盛夏(7-8月)除东北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1℃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湖南地区仍旧稳定“发挥”,高温预警不断。自入夏以来,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多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7月11日将正式进入2023年为期40天的伏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长达40天的三伏天。

北京地接导游中暑后抢救无效去世,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高温天气袭来,人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暑?中暑后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需要赶紧就医?对此,潇湘晨报记者咨询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韩小彤。

韩小彤介绍,由于人们长期处于空调房内,人体对高温适应能力总体下降,因此可能相较于之前更容易中暑的情况。“如果经常处于比较凉爽的温度下,突然来到很热的环境,即便温度可能没有达到特别高,也可能会发生中暑。”韩小彤说。 

据了解,中暑的类型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韩小彤告诉记者,当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头昏、乏力、肚子疼等症状,就要警惕轻度中暑。出现这些症状后,要立刻转移到阴凉处进行降温。例如避免阳光暴晒、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空调房、打开风扇、用冷毛巾冰敷擦拭等等,避免症状加重。

而热射病其实就是重度中暑的一种。重度中暑按照发病症状与程度,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主要就是中暑以后影响到了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其无法自行调节体温。病人就会出现高烧、无法调节体温,出现高热、抽搐,最后出现全身各个器官的衰竭,甚至最后导致死亡。”韩小彤介绍,在中暑的预防过程中,首先应重视早期尽早降温处理;另外如果患者高热昏迷、高烧不退,要在两个小时内把体温要快速降下来,并及时送医。

韩小彤介绍,由于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近些年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中,以高温天气劳动群体居多。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会引起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而发病,因此韩小彤建议,高温作业时间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时长逐步增加;此外应做好相关防护工作。一旦出现早期中暑症状,就要提高警惕、进行休息,转移到阴凉的环境里,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水分缓解症状。一旦昏迷、发高烧,就要及时就医。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还有一些老年人因气温过高仍“不开空调”而在家出现中暑,前来医院就诊。具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自身温度调节能力较差,中暑概率相对也较高。这种中暑一般称为非劳力型热射病。“它很容易与中风混淆,到达医院后,我们一般会进行脑血管疾病的排查再确诊。”韩小彤说。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信息,处理中暑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中暑后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适宜的温度为22~25℃。

误区二:用过冷的水擦身。

用冷水擦身时,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且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

误区三:中暑后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中暑后体温可能会升高,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一般退热药物对此无效,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误区四:中暑症状消退后吃辛辣刺激食物。

中暑症状消退后,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实习生张馨予

最新供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