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层关系后,蔡氏及蔡瑁等人就偏向刘琮,希望刘琮做刘表的接班人,成为新的荆州之主。这样一来,刘琦就明里暗里地受到排挤、打压,且有生命之忧。为了自保,惶惑不安的刘琦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征得刘表的同意后,离开荆州治所襄阳,去镇守江夏。
【资料图】
接掌父亲留下的厚重“家业”后,有德行的刘琮为啥不战而降于曹操!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征荆州。此时,荆州的最高长官荆州牧刘表已然病重不起。
值此危难之际,确定出荆州的后继管理者,成了当务之急。刘表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刘琦,一个是次子刘琮,都是他的前妻所生。
但是,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氏的娘家侄女。有了这层关系后,蔡氏及蔡瑁等人就偏向刘琮,希望刘琮做刘表的接班人,成为新的荆州之主。
这样一来,刘琦就明里暗里地受到排挤、打压,且有生命之忧。为了自保,惶惑不安的刘琦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征得刘表的同意后,离开荆州治所襄阳,去镇守江夏。
刘琦赴任江夏不久,刘表病逝。临终前,他满足了后妻及有关僚属的愿望,舍弃了长子,让次子刘琮承继了自己的大业。
刘琮接管荆州后的头等大事,理应是赶紧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以对付即将兵临城下的曹操大军,保守荆州。
可是,刘琮却在曹操大军未到襄阳时,就主动请降于曹操,把自己的父亲苦心经营了近二十年的荆州,拱手让给了他人。此举,颇为令人费解。
从刘表留下的基业来看,刘琮不应该“束手就擒”于曹操。
当时,荆州作为东汉时期的一个较大的州,在刘表的治理下,堪称是富庶、广阔、通达之地。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长沙太守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睿。朝廷得知后,经过商议、考察,诏命刘氏皇族一脉的刘表(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去管理荆州。
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太平。刘表就见机而作,依靠当地豪族,平定了荆州。其中,足智多谋的南郡人蒯越、财大气粗的襄阳人蔡瑁,为刘表立下了汗马功劳。
坐稳荆州后,刘表及时、定期供奉朝廷。鉴于刘表的良好表现,朝廷任命他为荆州牧,封其为镇南将军、成武侯。
到了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表拥有了荆州七郡(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
这时的荆州,“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真可谓疆域广阔,气象恢宏。而且,境内“万里肃清,大小成悦而服之”,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王国”的气派。
中原的士人、民众得知后,纷纷逃离争斗不休、硝烟弥漫的环境,南下荆州避难。其中,投奔刘表的学士多达千人。于是,刘表的荆州成为了东汉末年,乱世之中的“王道乐土”。
虽说刘表“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但为了荆州的长治久安,也是招兵买马(“带甲十余万”),整军备战;选派文聘、黄祖等大将,镇守四方。
同时,对外,与袁绍、张绣等人交接互通;于内,留用投奔而来的皇族后裔、雄杰之士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等人。随之,刘表“称雄荆江”,而且“常抗曹操”。
接掌了如此的“家业”,怎能什么也不做就投降敌军呢?
就刘琮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有抱负、志向,有智谋、韬略,重德行、讲义气之人,而非泛泛平庸之辈。
裴松之注引《三国志》之《魏武故事》中说,“荆州刺史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
既拥有父亲留下的厚重基业——要土地有土地、要兵将有兵将;自己也具有一定的德行、能力,却不战而投降曹操。看来,这其中有着令刘琮“不得不为之”的原因。
当刘琮登上宝座,与众僚属商议如何迎击曹操时,蒯越、蔡瑁、韩嵩、傅巽等人都异口同声地劝刘琮投降曹操。
刘琮听后,当即就愣住了,感到不可思议。冷静片刻后,他皱着眉头,大惑不解地问大家:“我就不能和各位一起守护我的先君留下的基业,以观天下之变吗?”
东曹掾傅巽接过刚刚接班的幼主的话茬,淡然地回道:“不能。因为’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
也就是说,以臣子对抗天子(曹操假借汉献帝之命出征),是以逆迎顺;以地方对抗朝廷(曹操代表朝廷),是以击强。
再者,您要想利用刘备对抗曹操,怕也不行。因为,刘备始终被曹操追着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说到这里,傅巽看了看脸色不正常的刘琮,继续说道:“请将军扪心自问,您的才能比得上刘备吗?”刘琮摇了摇头,坦然而又无奈地说:“说实话,还真比不上。”
傅巽说:“既然您这么认为,那么,如果刘备败于曹操,将军的自身安全都成了问题,更何谈先君之业?如果刘备战胜了曹操,他还会继续甘愿做将军的部下吗?”
听到这里,刘琮有些明白过味来了。那就是,如果抗击曹操,不管是输还是赢,他刘琮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随之,刘琮又明白了另一层内在的利害,令他更加绝望了!
蒯越、蔡瑁、韩嵩、傅巽等,这些刘表生前倚重之人,都主张投降曹操,何况其他人?虽说“枭雄”刘备力主抗曹,但又不能重用!
唉,人心向背昭然,何必自讨没趣!于是乎,曹操兵不血刃地得到了荆州。同时,“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